中新网兰州12月1日电 (王牧雨)“现金仍是重要的支付手段,特殊群体和特定地区需求依然旺盛。”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1日举行甘肃省首届“人民币现金日”活动,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来元元表示,近年来,部分社会单位和经营主体出现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不仅损害公众现金支付权益,也对现金流通使用环境和人民币信誉产生了影响。
随着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不少老年人、青少年、来华人士等特殊群体因不便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情况,而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
当日,该活动还发出倡议,确定以后每年12月1日在全省范围开展“人民币现金日”活动,提倡社会公众当日使用人民币现金进行消费和支付,反对歧视现金支付,关注现金流通环境。
2019年,工商银行兰州分行现金运营中心清点部货币“打假员”蔡学军工作瞬间。 (资料图)艾庆龙 摄
1948年12月1日,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为新中国奠定了货币制度基础。
事实上,关于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2018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的10号公告。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肃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作为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的“一把手工程”;综合运用宣传、约谈、处罚等监管手段,按照“首违不罚、抓大放小、应罚尽罚”原则,对当事人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处置。
图为浙商银行兰州新区支行大堂经理在便利店向店主讲解整治拒收现金有关知识。浙商银行兰州新区支行供图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借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城乡网络化布点优势,依托营业网点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确立“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网格责任区—责任网点—网格员”的分层管理体系,打造以基层社区、行政村、商圈、校园为基础的现金服务管理体系。
来元元表示,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拒收人民币现金是违法行为。此次活动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维护人民币现金的法定地位,严肃查处拒收人民币现金的非法行为,同心构建良好的人民币现金流通环境。(完)
中新网太原12月1日电 (任丽娜)记者1日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保供今冬明春电煤运输和夯实即将到来的春运基础,该局集团公司2023年集中修施工完成钢轨大修近600公里、轨枕大修2.6万余根。
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现场。张炯 摄
据介绍,2023年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分上半年、下半年两个阶段进行,全年总共安排了大秦、瓦日、侯月、石太、南北同蒲等线路的21次集中修,1次综合天窗整治,共计219个天窗日,共389个天窗点。
2023年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其中完成钢轨大修599.291公里、轨枕大修157.243公里/261834根、道床大修522.368公里、道岔轨件大修264组、站场道岔技改364组。
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现场。张炯 摄
此外,集中修施工大机捣固线路4932.5公里、大机捣固道岔3542组、大机打磨线路3903.3公里、大机打磨道岔2508组、大机铣磨钢轨78.22公里、桥梁换砟21.5公里、道岔换砟623组、岔区线路换砟42.1公里。隧道拱顶空洞及裂纹整治加固12座/354延米,整治隧道基底空洞病害2座439延米,整治桥梁位移超限支座37座/160孔,隧道漏水整治10处/220米。
为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中优化了创新机械换砟施工组织模式,首次引进使用砟土分离机,实现道岔换砟全流程机械化作业,高质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施工过程中,供电系统检修中充分发挥供电检修列、水冲洗作业优势,检修列+DPT多平台作业车组合对大秦、迁曹线特大桥梁、长大隧道进行检修,消灭了设备死角病害隐患,利用水冲洗车对大秦二期、北同蒲正线重污染区段绝缘子进行集中清扫,消除污闪隐患,有效保障设备工作状态。
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现场。张炯 摄
作为中国能源大通道的大秦铁路在2023年的集中修施工中,共完成成段更换钢轨123公里,成段更换轨枕2.96万根,完成大秦线成组更换道岔43组,有效提升了设备状态,保障了大秦铁路重载通道运输安全、畅通。
施工期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各项施工项目按图推进、顺利完成,实现了施工、运输“两不误”。(完)